貓艾滋病的病原分析
貓咪艾滋病(fel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, FAID)又稱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,這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疾病,本病呈地方性流行,遍及許多國家。
病原
本病的病原體是貓免疫缺陷病毒屬于反錄病毒科、慢病毒屬、貓慢病毒群3的成員。本病毒是有囊膜的單股RNA病毒,在細胞膜上呈半月形,以出芽的方式成熟和釋放。細胞外的成熟病毒粒子呈圓形或橢圓形,直徑為105納米×125納米,具有很短的囊膜纖突。病毒核心由錐形殼圍繞一個電子致密的偏心擬核構成,在核心殼和病毒外膜內側的顆粒狀物之間,有一多邊的電子疏松間隙。 貓艾滋病(fel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, FAID)又稱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,是由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貓的慢性接觸性傳染病。以免疫功能缺陷、繼發性感染、神經系統紊亂和發生惡性腫瘤為特征。
詞條相冊
貓艾滋病的癥狀有哪些
貓艾滋病的診斷與防治措施
貓咪感染艾滋病的幾率不算高,易感貓群為家貓與混種貓,但貓艾滋病是不會傳染給人的。由于病程較長,所以從感染到死亡時程可長達五年之久。
一、病理變化
根據臨床癥狀不同,其病理變化也不相同。結腸可見亞急性多發性潰瘍灶,在盲腸和結腸可見肉芽腫,空腸可見輕度炎癥。常見淋巴小結增生。感染貓的淋巴結也可見淋巴小結退化和混合型增生。在自然和人工感染貓的胸部,常見有神經膠質瘤和神經膠質結節。脾臟、肝竇、肺泡、腎及腦組織可見大量未成熟單核細胞浸潤。
二、診斷
由于許多貓病的臨床表現類似,故臨床診斷較困難,必須經實驗室檢驗方可確診。
1.病毒分離和鑒定。將貓外周血淋巴細胞經刀豆A(5微克/毫升)處理后培養于含人白介素-2(100單位/毫升)的RPMT培養液中,然后加入被檢病貓血液樣品制備的血沉棕黃色層。37℃下培養14天后其細胞出現病變,取其細胞病變陽性培養物做電鏡觀察。
2.血清學試驗。兔感染病毒14天后出現血清抗體。抗體檢查方法有免疫熒光抗體技術(IFA)、ELISA和免疫斑點試驗。IFA結果有時難以判定,ELISA有一定的假陽性,適用于初步篩選,惟免疫斑點試驗準確可靠。但應注意感染貓并不總是血清陽性,有些貓在感染后數月至一年才出現抗體,有些病貓由于免疫抑制和極度衰弱發生抗體陽性。
三、防治
目前在尚未特效治療方法和有效疫苗的情況下,應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。給貓去勢,限制貓的室外活動,減少因領地之爭而發生咬傷;對受污染的貓群實行定期檢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