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龜腐皮病的病原體介紹
寵物龜腐皮病是龜病重比較常見的疾病,該病主要是由于龜體表受傷,病原菌侵入后,引起受傷部位的感染導致。患病龜的皮膚任何部位都會發生潰爛,并且肉眼可以觀察到病灶處的表皮發白。那么造成該病的病原體有哪些特點呢?
一、嗜水氣單胞菌:弧菌科氣單胞菌屬,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。嗜水氣單胞菌可以產生毒性很強的外毒素,如:溶血素、組織毒素、壞死毒素、腸毒素和蛋白酶等。
二、溫和氣單胞菌:Vibrionaceae(弧菌科)Aeromonas(產氣單胞菌屬)革蘭氏陰性菌、兼性厭氧細菌、有運動性、不產胞、嗜中溫菌。
三、假單胞菌:細菌的一科,無核。直或稍彎的革蘭氏陰性桿菌。以極生鞭毛運動,不形成芽孢,化能有機營養,嚴格好氧,呼吸代謝,從不發酵。模式屬為假單胞菌屬。
四、糞產堿桿菌:無莢膜、有動力,為專性需氧的不發酵糖類的革蘭陰性短桿菌。
詞條相冊
龜腐皮病的癥狀表現
龜腐皮病會引起龜四肢、頸部、尾部甚至甲殼邊緣的皮膚發生糜爛的情況,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,病灶處會壞死,如果皮膚腐爛達到頸部骨骼外露的話,大多數龜都會死亡。那么龜腐皮病的癥狀表現具體是怎樣的呢?
一、組織顯微病理變化
1、皮膚:病變處皮膚的表皮炎性水腫,上皮細胞壞死、脫落;真皮毛細血管充血、出血、組織炎性水腫,疏松結締組織表現明顯疏松,膠原纖維均質化。
2、肌肉:病變部位肌肉的肌間質有許多炎性細胞浸潤灶,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(圖3),表層肌纖維壞死,同時可見增生的肉芽組織;深層肌纖維均質化,表現為急性炎癥的特點。
3、肝臟:肝細胞呈中等程度脂肪變性,發生脂肪變性的肝細胞腫脹,變圓,胞漿內充滿脂滴,細胞核懸浮其中。肝索不均勻地增粗,肝靜脈竇狹窄。
4、腎臟:腎間質充血,淋巴細胞增生;腎小管空泡變性,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,胞漿內有大小不一的空泡。
5、其他器官:未見明顯病變
二、主要器官的超微病理變化
1、肝臟:肝實質細胞嚴重腫脹,結構疏松,細胞漿內線粒體稀疏,排列紊亂,部分線粒體腫脹并空泡化,內質網擴張。同時,在肝細胞內,可見脂滴較多且大,部分胞漿已空泡變性。
2、腎臟:部分腎小球上皮細胞足突融合,胞漿內部分線粒體結構模糊。病情嚴重時,腎小球上皮細胞足突廣泛融合并微絨毛化,上皮細胞腫脹,排列不整齊,胞漿內線粒體稀疏,排列紊亂,結構模糊,部分線粒體空泡化;內皮細胞腫脹,胞漿內線粒體結構也不清晰。
從實際病例分析,可推斷其主要通過腸道感染,能否感染取決于菌體對龜腸道組織粘附力的強弱,粘附力的強弱又與菌株和龜的種類有關,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氣單胞菌株才能產生毒性很強的外毒素。 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為:嗜水氣單胞菌侵入龜體后,先在腸道內增殖,再經門動脈循環進入肝臟、腎臟及其它組織,引起肝臟、腎臟等器官以及血液病變,繼而出現全身癥狀。目前已證實,高敏感類的藥物有:慶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氟哌酸、妥布霉素、菌毒清、大黃和五倍子等;中敏感類有:呋喃唑酮、呋喃那斯、氯霉素、復方新諾明、黃苓、連翹、黃柏、二氯、三氯和二氧化氯等。
寵物龜腐皮病的治療原則
寵物龜腐皮病雖然是比較常見的寵物龜疾病,但這種病不但需要及時治療,還需要在平時注重防范,特別是在水質不好的地區飼養的龜,一定要注意飼養池和龜體的消毒,并且注意曬水。如果你的寵物龜患了腐皮病,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治療呢?
首先清除息處的病灶,用金霉素眼膏涂抹,每天1次。若龜自己進食,可在食物中填加土霉素粉;若龜己停食,可用土霉素然后將病龜隔離喂養。還可以把病龜放在有少量土霉素的水里,水不要太多,浸泡半小時后干養(不是絕對的干),或者用金霉素眼藥膏涂抹。切忌放水飼養,以免加重病情,龜恢復后再入池飼養。
由于腐皮病會傳染,所以飼養多只龜的家庭出現腐皮病后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,平均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潑灑。